爸媽打完疫苗了!
謝謝日本捐贈台灣的124萬劑疫苗,老年人的疫苗施打的排序類別和時間都提早了。但是,家人之間不同意見也浮現出來,爸媽年紀大了,雖然說疫苗的風險很低,要不要讓他們冒這個風險呢?
三國演義𥚃說到「兼聽則明,偏聽則蔽」,最好請教專家,多聽聽建議。這個問題最好的請教對象,就是我的Line同學群組。
我們是同齡人,父母的年紀也都差不多,同學中不乏各種產業的博士、專家,也有執業醫生、醫藥研發的專業人士。
於是我在同學群組提問:「我有個問題想要請教各位同學。我老爸98歲,老媽88歲,他們應該去打疫苗嗎?」
馬上有同學回覆:「我岳母90,我鼓勵她去打疫苗,我兒子在UCD,也鼓勵外婆去打疫苗,他也鼓勵我們這個年紀的人去打疫苗。」
也有同學建議:「上週和一位資深公衛學者聊天,他說他自己參加了高端二期人體試驗,也讓他90歲高齡的母親一起參加。兩人後來的中和抗體數都非常高,表示疫苗對老年人也有功效。你可能要看看令尊令堂,是否有慢性疾病類的問題?這比較重要,年紀不是問題。是否問問他們的醫生?」
於是我特別請教了我高中同學,林口長庚醫院的黃燦龍醫師,他一直是我爸爸的主治醫師。
黃醫師回覆:「你爸爸媽媽雖然高齡,心、腎功能均佳,應可去打疫苗!」
有了這些建議,就很容易做決定。大弟也自告奮勇,於今天上午陪同爸媽,去三重碧華國中施打疫苗。
大弟於爸媽施打完疫苗後,立即在家族群裡告訴大家,「今天早上帶爸媽去打完疫苗了,現場人流分配很好,動作也很快。」我們心中的一塊石頭也放下了。
在這裡建議臉書朋友們,長輩如果沒有慢性疾病,經過他們的醫師認可後,應該還是要去接種疫苗。
感染病毒後提升為重症的機率,比接種疫苗風險高很多。疫情警戒期間不得不避免家族聚會,但是解除警戒後,生活還是要恢復正常。
病毒將與人類共存很長一段時間,如果我們都施打疫苗了,唯獨長輩沒有,那麼不是置長輩們於更高的風險中?